你的位置:配资知识网-配资知识网开户-杠杆配资知识网 > 配资知识网 > >实盘股票配资 来自厦门,优迅芯片冲击IPO!“宫斗”15年,创业伙伴出局、厦门父子掌权
热点资讯
配资知识网

实盘股票配资 来自厦门,优迅芯片冲击IPO!“宫斗”15年,创业伙伴出局、厦门父子掌权

发布日期:2025-09-21 2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74

实盘股票配资 来自厦门,优迅芯片冲击IPO!“宫斗”15年,创业伙伴出局、厦门父子掌权

又一家来自厦门的半导体公司即将迎来上市大考实盘股票配资

9月19日,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优迅股份”)将“闯关”科创板。

这距6月26日优迅股份科创板IPO申报获受理,还不到三个月。在完成两轮问询回复后,优迅股份更新招股书并即将“闪电上会”。

根据招股书,优迅股份成立于2003年2月,是国内光通信领域的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”,是我国为数不多可提供全应用场景、全系列产品光通信电芯片解决方案的企业。

公司已成为光通信芯片领域的“领头羊”,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网关、5G无线前传、云计算、数据中心、传输网等领域,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、全球第三。

“宫斗”15年

“厦门父子”获实际控制权

商业世界,从不缺少戏剧性的故事。

优迅股份的故事,正是一场持续近十五年的权力拉锯战。优迅芯片于2003年2月成立,2024年5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,总部位于厦门市软件园。

2003年2月,技术派与资本派联手创业。拥有厦门大学法学背景的柯炳粦,与掌握芯片设计技术的美国华人徐平等人共同创立公司。

创业初期,公司权力结构清晰。技术领袖徐平以技术出资持有60%股权,出任总经理,主导研发;柯炳粦持股12%,负责融资与运营,角色更似“职业经理人”。

2007年之后,因公司技术及产品开发、盈利情况不及预期,时任总经理徐平与公司股东、经营层之间出现经营理念分歧。

2009年3月,公司董事会决议同意实行董事长(柯炳粦)负责制,全权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,并同意大幅调低徐平月度基本工资。

随着分歧进一步加大,徐平开始成立其他企业进行经营,公司认为该行为侵害了公司的商业秘密,对徐平等被告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并胜诉。

2013年,徐平事实上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。优迅芯片也因此在2013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进入无控股股东、无实控人状态。

这一时期的关键在于公司章程中一项“重大事项董事会全票制”规定,即公司章程修改、增资、高管聘任等重大事项,必须由出席董事会的全体董事一致同意方可通过。这一条款成为各方相互掣肘的工具,导致公司治理一度陷入僵局。

然而,在董事会层面陷入僵持的同时,柯炳粦父子在经营和股权层面正悄然巩固势力。柯炳粦虽未获正式任命,但自2019年起已实际行使总经理职权,并于2022年4月获得董事会追认。其子柯腾隆则于2014年加入优迅股份,从董事长助理一路晋升,至2022年8月已任常务副总经理。

更关键的布局发生在股权层面。2014年5月,历史股东魏翔拟将其14.37%的股权转让给柯炳粦,为规避股东分歧尽快完成交易,柯炳粦联合另外17名自然人共同出资,并由自己作为名义股东代持该部分股权。尽管由于股东反对,这次关键的股权转让直到2021年12月才完成工商变更,但在此期间,这14.37%股权的表决权已牢牢掌握在柯炳粦手中。

随着优迅股份筹备上市,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变得刻不容缓。自2021年底起,优迅股份控制权之争的节奏骤然加快。

直至2022年11月,柯炳粦、柯腾隆父子才通过《确认函》成为新任实控人。

创始人徐平彻底出局。通过一系列密集的股权转让退出直接持股,徐平的持股被逐步稀释和剥离,至2022年8月,徐平已不再直接持有任何公司股份。

本次发行前,柯炳粦、柯腾隆合计控制公司27.13%表决权,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。

但是,公司股权较为分散,单一股东所持表决权均未超过30%。

因此,公司认定无控股股东。

下海创业

走出不平凡的跨界创“芯”路

据厦门日报报道,柯炳粦,1955年生,福建莆田人,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。当过通信兵、大学讲师、律师、科技公司投资人等,2003年创办厦门优迅。

1955年,柯炳粦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工人家庭。自小勤奋、自律的他,经历仿佛“开挂”一般:16岁夺得福建省乒乓球少年冠军,18岁应征入伍,恢复高考后,第二年即考入中国政法大学,毕业后到厦门大学法律系任教。

“很多人觉得奇怪,我一个学法律的怎么跨界做起了高科技,其实人生选择的背后是种种经历叠加的结果。”在柯炳粦看来,五年军旅生涯和北京求学经历,如草蛇灰线一般,与后来投身科技行业相互呼应。

在部队,柯炳粦被分配进入炮兵指挥连做通信兵,对通信技术有了具象化的认识,而在中国政法大学求学期间,柯炳粦经常到一条马路之隔的北京邮电大学“蹭课”,先进的理论、技术使他再度燃起对通信技术的兴趣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“下海”潮涌动。柯炳粦辞去教职,先是进入外贸公司做高管,后又投身商海,开启创业路。“厦门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,营造了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氛围,对于天生热爱尝试、挑战的我来说,在厦门创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。”

2003年,柯炳粦以2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起步,在厦门大学旁的软件园一期,创办厦门优迅。

“如今想来真是无知者无畏,我们低估了芯片的烧钱程度。”做芯片好比盖一座“纳米级”的楼,设计环节但凡出现一个小缺陷,就必须推倒重来。厦门优迅经历了整整四年的产品“空窗期”,资金流濒临断裂,一度发不出工资。

不少朋友劝柯炳粦放弃,毕竟半导体投资周期长、风险大,及时退出或许是最佳止损策略。但柯炳粦没有动摇,他多方筹资,甚至拿出家中积蓄给员工发工资,“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就是‘公司要活下去’。”

守得云开见月明,在好友支持,以及国家、我市有关产业政策资金的助力下,优迅得以渡过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口。

最终,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,厦门优迅获得大客户青睐,并由此打开品牌知名度。“这一仗,不仅打响了优迅的品牌,也激励了员工斗志,为后续盈利奠定了基础。”

“优迅将继续发挥在光通信芯片领域的专业优势,通过加大研发投入、推动技术创新、加强产业链合作等方式,积极助力厦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。”柯炳粦说。

柯炳粦的儿子柯腾隆1987年9月出生,本科学历,在读EMBA,在读博士。他曾在澳大利亚PCIA投资管理公司、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从事销售相关的工作;他目前任优迅芯片董事、总经理。

专注于光通信电芯片领域

优迅芯片专注于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、设计与销售,在Fabless模式下,公司仅从事芯片的研发、设计与销售,自身不从事生产活动。

厦门优迅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的主要产品

光通信电芯片被誉为光模块的“神经中枢”,承担着光电信号转换、放大与处理的核心功能,其性能直接决定通信系统的速率与可靠性。

然而,我国高端光通信电芯片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,尤其在25G速率及以上的光通信电芯片领域。优迅股份的崛起,正改写这一市场格局。

从光通信产业链来看,上游主要是核心光电元件,中游主要是光模块和光模组,下游则是电信、数据中心、终端侧等应用领域。

优迅芯片的产品光通信电芯片位于产业链上游。

具体而言,优迅芯片的主要产品包括激光驱动器芯片(LDD)、跨阻放大器芯片(TIA)、限幅放大器芯片(LA)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等。

当前,公司产品结构以10Gbps及以下产品为主,25Gbps及以上速率产品仍处于逐步渗透及拓展阶段。

优迅芯片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(包括光收发组件、光模块和光终端)中,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、4G/5G/5G-A无线网络、数据中心、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。

招股书称,公司与前十大光模块厂商、通信设备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报告期内前十大光模块厂商、通信设备厂商(剔除重复项后)相关收入金额占公司的收入比重超过了60%。

不过实盘股票配资,招股书中并未直接列出前五大客户的名单,新易盛、长飞光纤集团、武汉华工正源等均是公司的客户。



上一篇:正规配资平台哪种好 中信建投“投资操盘”收益翻倍!半年报披露核心业务“涨势”
下一篇:没有了
友情链接: